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81(1 / 5)
二楼的小窗轻轻地合上,陶渊明换成了清风子的打扮,坐在全身上下给裹得严严实实的黑袍对面,举起了面前的酒杯:“晚辈恭喜前辈大计得成。”
黑袍轻轻地摆了摆手:“只能算是初步成功,离成功还远得很,你没有跟上桓玄逃离,他不会怀疑你吧。”
陶渊明微微一笑:“胡藩也没回去啊,我可以借口是去找胡藩了。”
黑袍笑了起来:“这个胡道序,倒是很有意思,非要找到所有养由基营的部下,才肯上路,也就是刘裕后来勒兵扎营,不然的话,他这会儿恐怕自己都会给送进去了。”
陶渊明点了点头:“胡藩倒是忠义之人,也许以后会给刘裕用上,我听说檀凭之临死前还要刘裕用他呢。”
黑袍的眼中冷芒一闪:“你一会儿快点跟胡藩会合,离开,不过,我紧急召你回来,却是为了另外一件事。”
陶渊明轻轻地“哦”了一声:“可是刘毅居然收了刘婷云之事?”
黑袍摆了摆手:“此事暂时不需要你插手,我另有安排,我要你做的,是赶快去历阳,处理诸葛长民的事。”
陶渊明先是一愣,转而摇头道:“这个恐怕不太好吧,上次我助刁逵抓捕了诸葛长民,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能认出我,不如把诸葛长民这一伙人全部灭口,一了百了的好。”
黑袍笑道:“不是明月执行的吗?你可没有出现啊。”
陶渊明咬了咬牙:“可是刁逵见过我啊,还有他手下的一些军士也可能打过我的照面,所以…………”
说到这里,他突然心中一动:“所以我应该灭刁逵的口?”
黑袍微微一笑:“怎么保护住你的身份,你自己去做。记住,诸葛长民贪而无谋,可他三兄弟却是有万夫不当之勇,诸葛长民本人也算是在士人中能混得开,这种人天生会和刘毅成为同盟,对桓玄的战争胜负基本已定,但北府军的内斗,可能才刚刚开始,不给我们希乐哥多找些帮手,怎么能让这场争斗长久呢?”
陶渊明点了点头:“我这就去,带上明月,直接杀了刁逵和他的整个刺史府的守卫,一了百了。”
黑袍微微一笑:“明月正在新州渡口那里看押着诸葛长民,两天没过江呢,就是等你,这次你别出面,让她把活做得干净点,不留后患!”
马头渡口人驻足
江北,马头渡。
长江在建康这里拐了个弯,本来是从西南方向而来,往东北而去,却在这里绕着建康城转了个近九十度的弯,绕过建康城的西北角之后,就直向东去,奔腾几百里,最后从沪渎(今上海)的方向汇入黄海。而从江北的历阳,要前往建康城,就必须要经过这建康城西北角相对的马头渡口,在后世,这里被称为浦口,而与之相对的,就是对面的石头城要塞了。
渡口这里,平时喧嚣不已,人山人海的盛景,早已经荡然无存,因为战事,江南建康那里的下关渡口已经被封锁,而马头渡口,也没有人会傻到在这个时候投向战火纷飞的建康城,除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,正停在渡口边上,眼巴巴地看着江对岸。
这支车队,严格来说,是二十多辆蒙着黑布的囚车所组成,囚车内正是在历阳起事失败的诸葛长民等首领,这会儿正一个个蒙着眼睛,塞着嘴巴,扔在车里,而车外的押送军士们,则是成群,围坐成一个个的小团,窃窃私语,显然,本该在两天前就过江的他们,这会儿已经变成了观望。
江边站着几个将校军装的人,为首一人,正是参军羊邃,他也正是这回押送囚车的主将,这个三十多岁,三绺长须的书生,虽然一身军装,但仍然难掩那文士风范,看着江对面的脸上,写满了复杂的神色。
另一边站着的一个矮胖红脸的军校,正是这次来的副将,也是刁逵手下的部曲刁云,他按着腰间的剑柄,沉声道:“羊参军,陛下现在需要我们手里的人犯,不知道你还在犹豫什么。”
羊邃摇了摇头,叹道:“昨夜的战事你也看到了,刁副将,你真的觉得我们这时候过江是明智之举吗?”
刁云的脸色一变,说道:“羊参军,你这话是什么意思,王师小有不利,还可以据城固守,难道因为一次战事不利,就会变天?就算建康附近一时相持,大楚可是有百万大军呢,各地的军队现在都在勤王,而我们历阳的兵马,就是这勤王的第一波!”
站在江边,抱着一把长剑,脸上戴着一副了无声气的白鹤面具,身材修长的一个人,全身上下都是一身黑色劲装,一把高高的马尾,扎在脑后,却是一个女子,冷冷地开口道:“两百人的勤王大军?”
刁云咬着牙,恨恨地说道:“明月姑娘,我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意思,什么想法,诸葛长民这些反贼,前日里可是你亲自带人拿下的,按理说你从建康来,自称奉了陛下的命令平叛,在这个时候更应该站在陛下一边才是,难道你忘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了吗?”
明月转过了头,面具之下,露出雪白粉嫩的肌肤,而她的嘴唇,更是鲜红似火,烈焰燃情,伴随着她眼中闪闪的光芒,
↑返回顶部↑